白露一到,昼夜温差逐步拉大,虽然白天仍有暑气残留,但早晚的凉意已不容小觑。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特别提醒,此时应及时添衣保暖,切不可因贪图一时凉爽而忽视早晚温差,以免受寒感冒。同时,随着天气转凉,空气湿度下降,秋燥愈发明显,人体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等不适症状。因此,补充水分成为缓解秋燥的关键。
燥邪伤人的核心在于导致人体津液不足。预防秋燥,除了遵循 “少量多次喝温水” 的原则,及时补充水分,从饮食方面着手同样重要。遵循 “滋阴润肺、生津止燥” 的原则,用梨或白萝卜煮水饮用,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润肺生津,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此外,白露时节也是逐渐进补的好时机。进补应遵循 “润燥为先、补而不腻、循序渐进、辨证施补” 的原则,优先选择山药、莲子、瘦肉、鲫鱼等温和且易消化的食材,避免盲目大补加重秋燥和脾胃负担。不同体质的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调理方法,实现个性化养生。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妨停下脚步,顺应自然规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在每一个节气中呵护自己的健康,以积极的姿态拥抱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