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13644645513

总访问量:3368071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健康咸宁】冬季中医养生

   2024-01-30 新浪199
导读

  1. 冬季养生具体有哪些方式  第一,睡眠养生。冬季昼短夜长,阳消阴长。白天活动时体温增高,阳气行于体表,晚上入睡时体

  1. 冬季养生具体有哪些方式

  第一,睡眠养生。冬季昼短夜长,阳消阴长。白天活动时体温增高,阳气行于体表,晚上入睡时体温降低,阳气行于内脏。若冬季睡眠过少,会扰动阳气,消耗阴精,导致阴虚阳亢,春季随着自然界阳气的升动,容易出现温热病变,《内经》称之为“冬不藏精,春必温病”。所以我们要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收藏,更好地适应自然变化。

  第二,运动养生。冬季运动不可过度,若大汗淋漓,极易伤阳,此为为冬季养生之大忌。我们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散步、慢跑等,使身体微有汗出,气血静而不止,阴阳更加调和。冬季在户外活动要避风寒,开始时间不可过早,最好在暖阳下适度活动。

  第三,饮食养生。冬季严寒,饮食调养应以“补”为主,宜食温性食物,忌生冷黏硬之品。中医认为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如果多吃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相克关系来看,肾克心,肾气过旺则伤害心脏,影响人体健康。肾主咸,心主苦,所以冬季应该少食咸、多食苦。

  第四,泡脚、刺激穴位养生。脚在人体最下部,是阳气最不易到达的地方。冬季用一些温热的药物泡脚,可以起到祛寒保暖,鼓舞阳气的作用,对于阳气虚、阴寒重的病症非常有好处。当然像泡脚、刺激穴位这些养生方法,我们也要掌握正确的方式,不可盲目使用。

  2. 冬季手脚发凉是什么原因呢

  中医理论说“脾主四肢肌肉”,所以脾虚运化不足,是四肢发凉的原因之一,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以温煦,也会导致手脚发凉。脾肾虚弱是可以通过食补来帮助调养的。

  但手脚凉并不一定是虚证,现在大家工作繁忙,缺乏运动,气血不通,才是更常见的原因。有的人湿气很重,阻碍身体气血流通;或者生活压力大,情绪不稳定,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这些都有可能出现手脚凉的现象。

  所以如果出现不容易缓解的手脚凉,不建议自己随便吃补药。尤其是既有手脚凉,还经常上火的人,建议找中医大夫调节身体,否则将来有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

  3. 口干舌燥和皮肤干燥怎么办

  用暖气以后,很多人会感觉更加干燥。这种干燥并不全是因为身体缺水,而是由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向内部收藏,体内正常的津液也随着阳气更多向内运行,所以体表会出现干燥现象。

  此外,脾胃虚弱,脾运化水液的功能下降,水液代谢不利,是出现干燥症状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脾虚湿重的人,由于湿气阻碍了正常的津液分布,也会表现为口干口渴,但是饮水却并不解渴,甚至反而感觉越喝水越渴。

  建议脾胃较好的人,要注意维护脾胃正常运化,适当增加喝水的频次,少量多次,一定要喝热水,才有助于脾胃。把喝进去的水运化成为我们自己的津液。如果因为口渴,一次喝太多水,脾胃只能吸收其中一部分,多余的水分会变成无用的尿液排出体外,而代谢不出去的水还有可能转化成体内的湿邪为患。

  同时可以吃一些滋阴生津的食物,如梨、藕、百合、银耳等等,但这些食物最好是蒸煮以后再食用,不仅保护脾胃,而且更利于其中阴津被人体吸收。

  脾胃虚弱,湿气不重的人,可以煮一些健脾养阴,性味平和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等。

  脾虚湿重的口渴,就最好寻求中医大夫帮助了。

  4. 冬季有哪些推荐的药膳

  ①当归生姜羊肉汤:对于冬季手脚冰凉、畏寒、气血不足等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②虫草花炖鸭汤:可以增强体质、抵御寒冷,并且有助于改善冬季呼吸道疾病。

  ③黑豆枸杞粥:可以滋补肾气、提高免疫力,适合冬季食用。

  总的来说,冬季药膳的选择应注重温补,同时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药膳。

  5. 冬季泡脚应该怎么泡

  泡脚的时间,成人一般建议在20分钟左右,儿童在10分钟左右;水温建议控制在40℃左右,以免烫伤皮肤。此外,空腹或者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足部皮肤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不宜泡脚;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下肢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不宜泡脚;孕妇、经期女性谨慎泡脚。

  除了普通的热水泡脚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药材,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生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寒气和湿气。将生姜切片,放入泡脚水中即可。

  2. 艾叶:可以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对于女性痛经、月经不调等有一定帮助。将艾叶放入泡脚水中,煮沸后待水温适宜时即可泡脚。

  3. 桂皮:对于胃寒、腰膝酸冷等有一定改善作用。将桂皮放入泡脚水中,煮沸后待水温适宜时即可泡脚。

  4. 花椒:对于冬季手脚冰凉、关节疼痛等有一定改善作用。将花椒放入泡脚水中,煮沸后待水温适宜时即可泡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药材泡脚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药材泡脚。对于过敏体质、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人群,最好在使用前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如果在使用药材泡脚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6. 刺激穴位养生具体应该怎么做

  平时我们在家时可以通过艾灸、按揉的方法刺激穴位来达到养生的效果。

  大椎:取穴时我们可以低头,找到一个凸起的骨节,活动颈部,这个骨节可以随之活动,该骨节下的凹陷为此穴。这个穴位对于平时寒气入侵引起的感冒也有很好的预防和调理作用。

  关元:取穴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放于肚脐下方,此穴就在人体正中,肚脐向下4横指处。这个穴位是人体元气汇集的要穴,可以培补元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足三里:取穴时用同侧手的食指第二指关节边缘对准外侧膝眼下缘,小指第二指关节处即为此穴。这个穴位是一个保健要穴,作用颇多,刺激它可以扶正培元、祛邪防病。

  涌泉:在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底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这个穴位能够起到健脾补肾、调节气血、温阳散寒的作用,使人精神健旺、精力充沛。

  以上穴位我们可以艾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空腹艾灸: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进行艾灸。②注意保暖,避免受寒。③每个穴位艾灸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以免造成皮肤损伤。④艾灸前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⑤如果有严重疾病或特殊情况,建议先咨询医生再进行艾灸。

  此外我们还可以按揉穴位。操作时用中指或食指在穴位上进行小幅度环形按揉或者用手指保持一定力度在穴位上固定不动。用力轻柔和缓,揉法50-100次,按法按1-2分钟,早晚各一次即可。

  7. 冬季避免忽冷忽热需要怎么做

  大家可重点护住这4处

  1防脚寒

  脚离心脏最远,血管又不丰富,除了鞋、袜充分保暖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泡脚。

  睡觉前泡个脚,可使下肢血管扩张、头部相应缺血,能够帮助睡眠。

  2防头冷

  气候变冷,会影响心脑血管,造成血压波动等。而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所以一定要戴帽子。

  3护胸背

  前胸和后背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之所在。

  如果此二处受寒,血管就会痉挛,容易诱发冠心病,还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4护腰腹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冬日养生,要护好腰腹。

  腹宜常摩,简便的方法如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圈到大圈按摩;腰部则可以经常用手去搓。

  8. 冬季养生有哪些要强调呢

  强调三点这个季节重要的养生方法:

  第一是要温养脾胃,脾胃是人体精气血津液的来源,任何补药都要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脾胃强健是阴阳气血化生的前提。有一个好胃,即使是重病也易于恢复。

  第二是要早睡觉,冬天应该早睡晚起,比夏天多睡一个小时为好,尤其是睡“子午觉”,特别养精神,相当于吃补药。

  第三是要保暖,头、颈、背、腹、膝、足,都是关键部位,都要捂暖和些,有时间能多晒晒太阳更好。

  冬季虽是进补的最佳时机,但切忌盲目大补特补,需循序渐进、把控节度,尤其是老年人和脾胃较差的人,一定要先让肠胃适应,才能更好的吸收营养物质。养生当遵循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季到来,做好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kry8.cn/jknews/show.php?itemid=8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111@qq.com。
 
更多>同类健康24h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3644645513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