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盐更健康” 这句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日常养生中,控盐是绕不开的重要话题,可很多人在实际操作时却容易陷入误区 —— 以为只要炒菜时少放盐就够了,却忽略了那些 “藏” 在食物里的钠。
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高钠食物,以及科学控盐的实用技巧,帮大家把控盐这件事落到实处。
一、这些 “隐形高钠” 食物,可能就在你餐桌上
提到高钠食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咸菜、腌肉,可除了这些明显的 “重口味” 食物,还有不少看似清淡的食物,钠含量却高得惊人。
1. 加工肉制品:方便背后藏着 “钠陷阱”
像香肠、培根、火腿、午餐肉这类加工肉制品,为了延长保质期、提升风味,制作过程中会加入不少盐和含钠添加剂。比如一根普通的火腿肠,钠含量可能就占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三分之一;
几片培根搭配面包当早餐,不知不觉就吃进了大量钠。很多人喜欢用这些食物做早餐、夹三明治,或者煮火锅时当配菜,却没意识到它们早已成为钠摄入超标的 “重灾区”。
2. 零食点心:甜味、鲜味里的 “隐形盐”
不少人觉得零食只要不咸,钠含量就不高,可事实并非如此。像饼干、薯片、锅巴这类酥脆零食,为了口感更丰富,制作时会加入盐来提味;
一些甜味点心,比如蛋糕、糕点,为了中和甜味、改善质地,也会添加少量盐,积少成多也会增加钠的摄入。
还有海苔,虽然常被当作健康零食,但市售海苔为了调味,钠含量普遍不低,一片海苔的钠含量可能就有几十毫克,多吃几片很容易超标。
3. 调味品:一勺下去钠超标
炒菜时用的酱油、蚝油、豆瓣酱、甜面酱等调味品,钠含量都非常高。比如一勺酱油(约 15 毫升)的钠含量就能达到 1000 毫克左右,而成年人每日推荐的钠摄入量仅为 2000 毫克(约等于 5 克盐)。
很多人炒菜时,既放了酱油、蚝油,又额外加盐,这样一来,钠含量自然就超标了。
除此之外,像鸡精、味精、十三香等调味料,也含有一定量的钠,不能因为它们主要提鲜就忽略其钠含量。
4. 速食食品:便捷背后的高钠隐患
现在很多人生活节奏快,速食食品成了家常便饭,可这类食物大多是高钠 “重灾区”。
比如方便面,不仅面饼经过油炸,调料包中的钠含量更是惊人,一份方便面的调料包(包括粉包、酱包、菜包),钠含量可能就超过 2000 毫克,吃一份就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每日推荐摄入量。
还有速冻饺子、速冻包子、速食汤料等,为了保证口感和保质期,制作时也会加入不少盐,长期食用很容易导致钠摄入超标。
5. 部分饮品:喝下去的 “隐形钠”
除了食物,一些饮品中也含有钠。比如运动饮料,为了补充电解质,会添加一定量的钠;
还有部分调味汽水、乳酸菌饮料,为了改善口感,也会加入少量盐。
虽然单次饮用摄入的钠量可能不多,但如果经常喝,累积起来的钠含量也不容小觑。
二、科学控盐有技巧,轻松降低钠摄入
了解了哪些食物含钠高,接下来就该掌握科学控盐的方法,把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 学会看食品标签,拒绝 “高钠陷阱”
购买包装食品时,一定要养成看食品标签的习惯。食品标签上会标明每 100 克(或 100 毫升)食品的钠含量,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每 100 克食品中钠含量≤120 毫克为低钠食品,≥800 毫克为高钠食品。
购买时尽量选择低钠食品,对于高钠食品,比如钠含量超过 800 毫克 / 100 克的加工肉制品、零食等,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同时,还要注意食品标签上的 “隐形盐” 成分,比如碳酸钠、碳酸氢钠(小苏打)、苯甲酸钠、亚硫酸钠等,这些成分也含有钠,购买时要多留意。
2. 烹饪时 “减盐” 有方法,风味不打折
炒菜时控制盐的用量是控盐的关键,可很多人担心少放盐会影响口感,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小技巧,就能在减盐的同时保证风味。
首先,建议使用限盐勺,这样能准确控制盐的用量,成年人每日炒菜用盐量最好不超过 5 克(约等于一个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后平平一盖的量)。
其次,改变放盐的顺序,炒菜时可以在菜肴即将出锅时再放盐,这样盐主要附着在菜肴表面,用较少的盐就能感受到咸味,从而减少盐的用量。
另外,还可以利用天然食材提味,比如用葱、姜、蒜、辣椒、花椒、柠檬、醋、香菇、番茄等食材的香味和酸味来替代部分盐的味道,既能减少钠的摄入,又能让菜肴风味更丰富。
3. 减少加工食品摄入,多吃天然食材
加工食品是钠的 “重灾区”,想要控盐,就要尽量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多选择新鲜的天然食材,比如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鱼类、蛋类、豆制品、谷物等。
新鲜食材不仅钠含量低,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比如早餐可以用煮鸡蛋、全麦面包、牛奶代替香肠、培根;午餐和晚餐多吃新鲜的蔬菜和瘦肉,少用加工肉制品和速食食品;零食可以选择新鲜水果、原味坚果、无糖酸奶等,替代高钠的饼干、薯片。
4. 外出就餐巧控盐,避免 “重口味”
现在很多人喜欢外出就餐,可餐馆的菜肴为了追求口感,往往盐和油的用量都比较大。外出就餐时,想要控盐可以这样做:首先,点餐时可以主动要求 “少放盐”,很多餐馆都能满足这个需求;
其次,尽量选择清蒸、白灼、烤、炖等烹饪方式的菜肴,避免油炸、红烧、酱爆等重口味菜肴,这类菜肴的钠含量通常更高;
另外,吃菜时可以搭配一碗清水或米汤,将菜肴在水中涮一下再吃,这样能减少一部分钠的摄入;最后,尽量不要喝餐馆菜肴的汤,因为汤中溶解了大量的盐和油。
5. 循序渐进减盐,让味蕾慢慢适应
很多人长期习惯了重口味饮食,突然大幅度减盐会觉得食物没味道,难以适应。
其实,味蕾是可以慢慢适应低盐饮食的,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减盐,比如每周比上一周少放一点盐,逐渐减少盐的用量,让味蕾慢慢适应。
一般来说,坚持 2-4 周,味蕾就能逐渐适应低盐饮食,此时再吃之前觉得 “正常” 的口味,反而会觉得偏咸。
控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识别高钠食物开始,掌握科学的控盐技巧,逐步减少钠的摄入。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让养生真正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