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的分类
待解决1回答171点击
- 1楼上海市 移动访客
- 2024-11-15 09:35
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由于枝叉多少及老嫩不同,又可分为鞍子、二杠、挂角、三岔、花砍茸、莲花等多种。
鹿茸的品名很多,质量的优劣相差也很大。一般是从色泽、质地、气味等方面加以鉴别比较。
花鹿茸
锯茸,二杠具一个侧枝.呈圆柱状分枝。枝顶钝圆,主枝长14~20厘米.直径一般在3.3厘米,侧枝长9~15厘米,直径较主枝稍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布满白色或灰白色细茸毛.上部毛密,下部毛疏,锯口面白色,有蜂窝状小孔,外田无从质。体轻.味咸,气腥。
三岔茸
具有两个侧枝的称三岔茸。其形较二杠为细。略呈弓形而微扁,侧枝较长,枝顶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线及凸起的疙瘩。
砍茸
即带脑骨之茸,亦分为二杠、三岔等规格,茸形与锯茸相同。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一对弧形骨分裂两旁,俗称“虎牙”。外附脑皮,皮上密布毛,气味与锯茸相同。砍茸以粗大、挺圆、顶端丰满、质嫩、无骨化,毛细。皮色棕红、细润光泽者为佳。
马鹿茸
锯茸。形状和花鹿茸相似。但体形一般较花鹿茸粗大。分枝亦较多。侧枝1个(单门),2个(莲花),3个(三岔),4个(四岔)或更多,其中以莲花、三岔为主。东马茸15~33厘米。皮灰黑色,毛青灰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围有骨质。分岔愈多则愈老。毛粗而疏,下部并有纵棱,稍有腥味,味微咸。
西马茸
长可达90厘米,表面多有棱。多抽缩干瘪,侧枝较长且弯曲,毛灰色或黑灰色且粗长。锯面色较深,余同东马茸。四川产的马鹿茸分岔较多,一般为四岔、五岔或六岔,毛长而密。
随着鹿茸市场需求形势的变化,鹿茸的等级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应地有所变动。但是.标准中的主要内容并未有改变,因此,仍将近年来的质最评定标准作一介绍。鹿茸的质量评定。其共性的质量要求是:干品(含水量不超过18%)、不臭、无虫蛀。然后按其质量分为不同等级。
挑选方法编辑
原只鹿茸:以茸体饱满、挺圆、质嫩、毛细、皮色红棕、体轻,底部无棱角者为佳。而细、瘦、底部起筋、毛粗糙,体重者为次货。
鹿茸片:以毛孔嫩细,红色小片为佳。
化学成份编辑
成品鹿茸
鹿茸片
鹿茸片(18张)
1、梅花鹿的鹿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总氨基酸含量达50.13%,有甘氨酸(glycine),赖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脯氨酸(proine),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等17种以上。Hattori等对鹿茸的抑制MAO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从乙醚提取物中得了9种化合物:
① 胆甾醇肉豆宏酸酯(cholesterylcyristate)
② 肥出醇油酸酯(cholesteryloleate)
③ 胆甾醇棕润酸酯(cndestededwhtate)
④ 胆甾醇硬脂酸酯(cholesterylstearate)
⑤ 对一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
⑥ 胆甾醇(cholesterol)
⑦ 胆甾5-烯-3B-醇-酮(cholest-5-en-3βol-one)
⑧ 胆甾-5-烯-3β,7α-二醇(cholest-5-en-3β,7α-diol)
⑨ 胆甾5-烯-β,7β-二醇(cholest-5-en-3β,7β-diol)
梅花鹿茸三杈茸干茸
梅花鹿茸三杈茸干茸
从正丁醇提取物中得到尿喀陡(uracil),次黄嘌呤(hypoxanthine)、尿素(urea)、尿嘧啶核苷(uridine)、烟酸(nicotinicacid)、肌酥(creatinine),其中次黄嘌呤具有抑制MAO-B活性的作用。另外,从乙醚提取液中还分离得脂肪酸(fattyacid)、三酸甘油(triglycerides)和单酸甘油酯(monoglyceride),其中脂肪酸由月桂酸(lauricacid)、肉H宏酸(myristicacid)、棕搁酸(palmiticacid)、棕桐油酸(palmitoleicacid)、油酸(leicacid)和亚油酸(linoticacid)组成,另外二种化合物没有做进一步研究。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