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健康24h首页 频道列表

奶奶的秋补汤

2025-09-18 17:451640

秋风渐起时,奶奶便像被风吹动的老座钟般,准时在厨房里摆开阵势。灶台上的那口黑铁锅是她从娘家带来的嫁妆,锅底的一圈焦黄像岁月烙下的印章。她把焯过的排骨丢进添满井水的锅里,火苗舔着锅底,咕嘟嘟地唱起老调。



莲藕是清早从菜市场挑的,两节一弯,像小娃娃的胳膊。奶奶用旧牙刷刷净孔里的泥,切滚刀块,露出雪白的脸。花生是去年秋天自家收的,晒干的壳上带着泥斑,奶奶一粒粒剥开,指腹沾满淡红的衣。她说,花生“土里生土里养,补得了身子”。这话我听过不下20遍,仍愿意再听,因为这声音里藏着她年轻时的模样。

汤滚了,锅里渐渐透出粉藕的紫、排骨的赭、花生的黄。奶奶弯腰看火,额前的白发被蒸汽打湿贴在皮肤上,像一绺银丝绣在旧布上。“秋气燥,先润肺。”她往锅里撒了一把百合,又掰了两朵银耳。银耳是她用凉水泡发的,一朵朵在瓷碗里舒展,像白牡丹。她总说银耳是“穷人的燕窝”,说这话时眼角弯成月牙,仿佛占了天大的便宜。我倚着门框望着奶奶,突然想起小时候躲在灶台后偷吃生花生,奶奶嘴里念着“生花生胀气,熟花生养人”,用围裙角轻轻抽了我的手背。



汤炖足两个时辰,奶奶熄了火,将青花瓷碗排开,先舀了一碗给我。我吹了吹,吃下一口。莲藕酥糯、花生绵软,排骨轻轻一咬便能脱骨,汤汁滑过喉咙,胃里立刻生起了小火炉。奶奶看我喝得急,轻声道:“慢些,烫。”她端着碗,用缺了口的调羹小口啜饮,像在品一坛陈年老酒。

窗外,一片梧桐叶打着旋儿飘下,正落在窗台上的半碗汤里。奶奶伸手拈起叶子,喃喃说道:“你爷爷在世时,最馋这口汤。他总说,喝完浑身轻二两。”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向墙上的老照片——爷爷穿着蓝布衫,站在藕田边傻笑。照片的边缘已泛黄,像被岁月烤焦的饼。



汤见底时,奶奶想往我碗里再添一勺。“够了,留点给您。”我拦着她,她笑道:“锅里还有呢。”其实我知道,她总是把最嫩的藕、最软的肉先舀给我,自己啃骨头上的筋头巴脑。

收拾碗筷时,奶奶把剩下的汤倒进砂吊子,说晚上下面条吃。夜深了,汤的余香还萦绕屋中,像只温顺的猫,轻轻蹭过我的脚踝。我躺在床上,胃里暖融融的,无端想起白居易的那句“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心中忽然明了:所谓贴秋膘,贴的不是肉,而是奶奶一整季的牵挂。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